日常生活難免會受傷,如果你對傷口處理的印象還停留在用「雙氧水」消毒,然後再塗上紅紅或紫紫的藥水,再蓋上會黏住傷口的紗布;或是認為傷口一定要「乾燥、結痂」才會好,這些觀念和做法可能都過時了,不見得正確喔!
臺大醫院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整形外科臨床副教授鄭乃禎曾接受《好健康》會刊諮詢時表示,受傷了!先把傷口清乾淨傷口處理原則,得視傷口深淺,以及受傷的環境來判斷。如果傷口又深又髒,就需要到醫療院所尋求醫療協助,醫師會判斷是否要縫合或清創。如果是表淺、簡單的傷口,自行處理就可以。
自行處理傷口,首重注意傷口的清潔,最好使用生理食鹽水,如果無法取得,可先用乾淨的自來水沖洗傷口,務必掌握清潔後再進一步處理傷口的原則,否則容易感染。
跌倒擦傷(有創面的傷口)處理方式:
一、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掉髒汙。
二、比較髒的傷口可擦優碘消毒殺菌。等優碘滲入傷口,把多餘的優碘擦掉。
三、蓋上人工皮。
◎如果傷口乾淨,也不一定要擦優碘,生理食鹽水沖洗後,直接蓋上人工皮即可。
人工皮不能取代真的皮膚,只是一種親水性敷料,貼在傷口上,會吸附傷口滲出的組織液,建議1~2天更換一片,看到傷口差不多癒合,表面長出新皮後,就不必再使用。貼上人工皮的目的是保持傷口濕潤、幫助傷口癒合。至於優碘,作用是殺菌,但也會對正常的皮膚細胞產生刺激,所以較髒的傷口才需要擦優碘。
刀剪割傷(裂開的傷口)處理方式:
一、按壓止血,等血止後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。
二、可用美容膠將表皮兩側對合貼起,若想加強保護傷口,可再貼上有防水作用的一種「人工薄膜」。若是傷口經上述處理後仍然持續滲血、或是傷口較深,建議就醫縫合。
此外,此類傷口也可使用一種俗稱「液體OK繃」的產品,這種醫材類似醫院用來黏合傷口的凝膠(也有人稱醫用三秒膠),此種凝膠兼具防水功能,可預防傷口細菌入侵,形成傷口的屏障,適合用在較淺的撕裂性傷口(如刀傷、割傷),但不適合用在有創面的傷口(如大面積擦傷),因為藥劑會滲入傷口裡面,反而阻礙傷口癒合。
別迷信傷口要乾才好!保持稍微濕潤有利癒合
傷口護理的觀念應與時俱進,過去普遍認為「傷口要乾才好」,其實乾掉的傷口易結痂,結痂掉了以後也易留疤;現在已有很多研究證實,非感染性傷口或感染風險低的情況之下,傷口保持濕潤才好得快。因為傷口會好是靠表皮細胞或纖維母細胞的增生繁殖,乾乾的傷口表面不利於這些細胞增生。若傷口保持濕潤,不必經過結痂過程,表皮就會直接長好。除非是經手術縫合或已用美容膠貼起那樣的傷口,因表皮已經對合,才需要維持乾燥。
至於一般人常用的OK繃、紗布等,只有覆蓋傷口的功能,避免傷口沾染髒汙。若是開放性傷口,紗布直接覆蓋在傷口上會跟傷口黏合,下次換藥時撕下來會破壞癒合中之傷口創面,而且非常疼痛,現已不建議如此處理傷口,若要保持傷口濕潤建議使用人工皮。
什麼樣的傷口需要就醫?
當傷口比較深需要縫合,或傷口一直出血、或有感染跡象,或受傷的環境太髒、被動物咬傷等情形之下,建議就醫處理。正常情況下,比較淺、未傷到大血管的切割傷口如果予以加壓,大概10分鐘內就會止血,如果超過10分鐘仍出血不止,最好就醫。此外,一般淺傷口,1~2週內會癒合,如果傷口沒好可能有感染或其它問題。如果發現傷口紅腫熱痛、流膿,此時也建議就醫,必要時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治療,避免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後果。